比如亞馬遜倉庫的貨架:
居然修改了問題.
搜了幾個相關視頻,里面沒有上貨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在揀貨(只指AGV根據(jù)指令帶著貨架來到揀貨人這一過程)時,里面的員工是根據(jù)身旁顯示屏上的訂單手動揀貨的,如果有自動貨物上架的設備,應該也能應用到揀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吧。
算了,瞎猜無益。
去使用Kiva Systems的倉庫參觀過,還體驗了揀貨和封裝的環(huán)節(jié)。根據(jù)看到的和搜索的簡單答一下,不會使用術語或者哪里寫錯了還請見諒(第一次回答問題好緊張(つ? ? )
倉庫一側是Kiva floor,貨物都放在機器人可以移動的貨架(pod)上,另一側是那種很長很高的倉庫常見的貨架。貨物可以放在pod上也可以放在普通貨架上,取決于是否經常需要拿取或者哪邊的成本更低。當時并沒有看到他們是怎么補充pod上的貨物的,不過看了一下Kiva Systems的網(wǎng)站里對replenishment的說明(Kiva replenishment is more productive and accurate than replenishing pick faces in traditional distribution operations.
?。?,應該就是和揀貨相反的過程,由人工把貨物放到pod上。在補貨的工作區(qū)/工作臺,員工掃描要放到pod上的貨物,系統(tǒng)/機器人會取來最合適的pod,然后既可以是系統(tǒng)指示員工把貨物放在pod的某個位置,也可以是員工通過掃描這個位置的標簽來告知系統(tǒng)貨物具體的存放地點。
至于貨物是怎么從傳統(tǒng)貨架運到補貨區(qū)的,估計不同倉庫會有不同解決辦法吧,即使是都用Kiva Systems的倉庫,在很多細節(jié)上的處理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我去參觀的倉庫的員工就說了一些他們和Amazon不一樣的地方(細節(jié)我也記不清了(つД ? )
就醬!
國內有使用 Kiva Systems 的么
你怎么揀貨的就怎么上架啊。kiva已經顛覆了傳統(tǒng)倉儲貨架布局和流程了。去物流知識庫看看吧
貨物上架整體說來有5種方案, 需要具體實施落地的可以私信我.1, 人工上貨, 很多人笑了, 這也算一種? 不僅算, 而且目前在中國是性價比最優(yōu)的一種. 移動機器人, AGV只是替換掉人的體力, 暫時上貨還需要用到人的眼睛, 手, 腦, 所以, 人的性價比更高. 2, AGV 自己背一個機械臂. 這個最酷, 但是最不實用. 機械臂占用了大量的重量, 占用了電源, 目前從載重比來說, 這個方案不劃算. 適用于實在不想讓人進去的地方, 比如核電, 比如高壓, 高危. 3, AGV, 只在指定地點用碼垛機器人上下貨在工廠里, 有立體倉庫, 穿梭車, 物流皮帶線, 鏈條線, 輥式輸送線的地方比較適合. 這個目前在產量動輒上萬, 幾十萬的大批量生產企業(yè), 是最劃算的. 4, AGV自帶頂升模塊, 或掛載模塊亞馬遜, 京東,等物流倉儲中心都是用這種模式, 注意, 是倉儲中心, 不是分揀中心. 這個部分還有大量的細致工作沒有完成.5, AGV與超低自由度的滑道進行組合德國很多工廠里面采用的是這個方式, 用白鋼的滑道, 組成一個迷宮一樣的柔性產線. 比較適合小批量, 多品種, 需要分揀, 需要定位的場所, 通常配合比較高精度的多點定位系統(tǒng).曾經用3個移動滑道, 給一個面包生產廠解決了物流問題, 本來要上兩套視覺+2個并聯(lián)機械臂 + 3種夾爪工裝的項目. 所以題主問的揀貨用1), 運送用4), 量大有錢用3), 玩酷用2), 5)小眾在特種場合很好用.
有人要圖, 因為我們自己生產以上 1)2)4) 模式, 上自己的圖有廣告之嫌, 上別人的圖老板不讓, 自己上網(wǎng)上搜吧, 真的關心這個問題的人, 基本一聽也就明白了.
做以上方案的時候, 要明確貨品的大小, 重量, 數(shù)量, 頻次, 更換工裝的頻次, 車的載重, 庫房空間, 立體庫還是密集庫, 多少件合成一包, 追溯到件還是追溯到批, . 這些問題搞定了, 方案的預算才能出來, 同樣的空間不同的方案可以差幾十倍的價格.